为了走完这条路,二十多万人牺牲了
为了走完这条路,二十多万人牺牲了
作者:暂无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为了走完这条路,二十多万人牺牲了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eNGD6ib7icK4Lfaul3T7nbI2RyLznI6WTicW6UDIhOBGv2ePe4wpRIibKA/640?wx_fmt=jpeg

 参加长征的小红军,网络图片

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主力,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围剿,保存有生力量,实现北上抗日,陆续离开原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OerWLjZicJQbVFzFM4O6t0VD05nGP6FB6yHp0pvx8Z0vNpMTqltXLEg/640?wx_fmt=jpeg 参加过长征的红军,网络资料

1936年10月22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辖第二军(原第二军团)同在此迎候的第一方面军第一军团(时属西方野战军)一部在甘肃隆德的将台堡(今属宁夏西吉县)的会师日。由此,中央办公厅〔1996〕13号文件指出:经中央同意将10月22日定为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日

今年,已经是长征胜利走过的第83个年头。

如毛主席在诗中写到的,这支红色大军,跨过山和大河,纵横十几省,途中不仅要与雪山和草地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还要时刻警惕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为了征服这条路,红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毛泽东在1971年视察南方讲话中说:长征前红军三十万人,到陕北剩下两万五千人。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8qXbRO1A3sdemglL0o9rby4QHhCRDIRoibyIvYskaC3FwSEzsH1m3Mw/640?wx_fmt=jpeg

他们用脚底板丈量二万五千里的艰难险阻,最终胜利实现红军主力大会师,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长征是一次人类集体的宏大历史事件,它突破人类所能认知的体力极限,也彰显了意志的力量。长征精神不仅是红军的,也是中国人的,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如今,80年过去,红军长征,我们未曾参与;但新中国的长征,我们每个人都在路上。

 

01 《长征》

王树增 著

畅销10年的非虚构经典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ZRwI5J2mACwJb8pCO0Oa1d9tg2N7gpezDGjpHEZSsRFl87KRkhOj1g/640?wx_fmt=jpe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WutsMvgQlkzGn4kTiaRIIE0kVMIh9F91ghNUibeznmrzybrl26pV5cAK9ZlQDdlOgooeWdsGxmjPmerhOaKA7kw/640?wx_fmt=png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本书为著名报告文学作家王树增历时六年、精心打造的巨著,记录了从1934年10月贵州突出重围,到1936年甘肃胜利会师的长征全过程。作者王树增查阅了大量的史料,并实地采访了老红军战士,书中的许多重大事件和资料都是首次披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Q29RDucAojSVsicNqyCZUrJ24slSoZMdUP1Ot0ysWIPJ79tLzfAedjA/640?wx_fmt=jpeg
 长征路上的老红军

在书中,作者弘扬了集体信念力量的势不可挡,这不仅是红军的胜利,也是人类意志具有标志性的胜利;

此外,作者还讲述了在这一伟大壮举许多感人小事,让听众能通过丰富的细节更加亲近地去接触长征的历史,感受在痛苦与奋斗中人性的温度。

它是红军长征80年以来,第一部用纪实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长征的文学作品;

《长征》在很多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是畅销十年销量逾50万册的非虚构经典。


02 《实录毛泽东》

李捷、于俊道 

结束红军长征,他又开启新中国的长征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A46n44nOlPS6ce1icW9icWylMZ8dxayxHFicqOtiaMvDNA9JUxBSbhLgIA/640?wx_fmt=jpe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WutsMvgQlkzGn4kTiaRIIE0kVMIh9F91BcHoDibqWt9VhM3ZSlCE0hf35QJA2ZHT86zTPn5Et9CibFA1jo2fDc1w/640?wx_fmt=png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作者追寻273位亲历者,搜集他们走近毛泽东的观察与描述,意图通过细节还原真实;梳理226万字实录,尽可能全面复原,编写一部堪称经典的领袖传记。

1927—1945年,是毛泽东从一个奋斗青年革命者的身份长成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人的关键时期,也是新中国领导人的长成期。在此期间,他经历秋收起义、开辟农村根据地、指挥反围剿、来自的排斥、领导长征、决策延安整风等连续重大事件。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dOiayUHRjjib0wW1CdAw4DhLmNXg6c3KxN93pnqCrc0W0gGibE4ZwtFibA/640?wx_fmt=jpeg

伟人的一小步,历史的一大步。暂可把本书视为窥向那段时间那群人的一个小小窗口,你会发现,窗户里的每个小细节都关联着我们今天一幕幕的宏大画面。


03 《邓小平改变中国—— 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叶永烈 著

新中国长征的遵义会议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6FsRuZliaWJWI0xhFl24Te1Z94Y8kedu8cUFvNiatibrIkDXoYtj6v8CA/640?wx_fmt=jpeg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WutsMvgQlkzGn4kTiaRIIE0kVMIh9F91IMTS6zGZYr4kMpUUl3YjdQumEKETsKsmJuDwRLIGJb3hyJib2z6KRvQ/640?wx_fmt=png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江青被捕传闻一出,国内外什么反应?四人帮是如何抓捕的?毛主席去世,中央决策层如何稳定局势?这些细节你知道吗?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到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并未立即走上发展的轨道,而是深受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极左路线的干扰,这两年时间是中国当代最惊心动魄的历史时期,发生了很多鲜为人知、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

本书即是以文革末期为时代背景,讲述了邓小平作为一代杰出政治家,如何在一个艰难曲折的历史转折过程中,发挥他的政治智慧,解决新中国的难题并使之走上正轨。他做出一系列举措,摆脱长期的错误束缚,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进程,挽救了长征路上尚在摸索的中国政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tiaLq2w5nckRuVk64oUdwEdEHxICEuIpRLveHaZVZImBF7qUXRzc1xQ/640?wx_fmt=jpeg

伟人制定决策,人民推动历史发展。我和你,都是新中国建设这宏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哪怕是微小的,只要是被社会需要的,只要是连系你我的,它就是新中国大厦的砖和瓦。新长征,我们都在路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bWutsMvgQllGEESzWumN8ViaIUNnphIgFiawTHVamPPxCBCnZOKOziaO78fK6SF5wsF3aY3KbgGbrtUic4DrHAK5pg/640?wx_fmt=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