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作者:暂无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国人必读的国学经典

 

何谓经典,简而言之,即不随时代流转而消逝、具有恒久精神价值的典籍。

中华文明上下几千年,文献浩如烟海,经典也多不胜数。我们今天推荐的三本,是经典中的经典,她们的文辞是优美的,她们的精神是丰盈的。

身为国人,若不读此书,此身此地,枉费矣。


01《楚辞选读》
神乎其神,赤子之心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汨罗江边,一个身影茕茕独行,他回忆自己的身世,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嘉名正则,字曰灵均。生于帝王之家,自幼接受贵族文化的熏陶,而他本人亦为好学之人,内外兼修,成皇家之气象。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他倾慕先贤之德,怎奈世俗污浊,容不下他高洁的品性,

“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神明感应到他所受的折磨,邀请他离开人间,去圣山昆仑。

“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

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

在一番纠结不舍之后,他最终决定飞登仙位。

至此,诗人屈原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开阔灵动的思维——得天地人文之精华的奇人,天上地下,乘龙御凤,百兽率舞,珍草交响,名花齐贺,何其壮丽神奇唯美的场景。

离乡之人,在迈向远方的那刻,回首望去家乡的方向,这是他曾经生长的地方,纷纷扰扰人事繁杂都留下了,但爱与恨、牵挂与遗憾留得下么?

“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

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

神乎其神中,满满地都是赤子之心。

 


02《诗经》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曾有人问笔者,《诗经》写的是几千年以前的情和景,我们今天还有必要读么?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古希腊的雕塑也过去几千年了,今天提起来,还被当成艺术的典范而膜拜,诗歌艺术亦是同理。

曾有学者考证,《诗经》编辑史上,曾有几次删诗的行为,孔子最终定《诗》三百余篇,他们所删除的,即是淫和伤、有碍雅致的部分。故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关雎求,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饮食男女,人之性矣。存天理、灭人欲这一僧侣式的自我苛求,至少孔夫子本尊未认同过。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求而不得,夜不能寐。《诗经》中如此素朴表达自己情感的,亦比比皆是。春意枝头闹,便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夏日绿叶刚劲,便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

秋日肃杀,“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即便非文墨之人,听之也几欲喟叹时间流逝,一年又过大半。

自然界的一景一物,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赋于情;人之悲春伤秋的情感,都融于景。

《诗经》在文化的源头处已经定义了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和书写方式,至于今来看,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这样让万千国人感动的诗句,也未跳脱出《诗经》的手掌心吧。


03《论语》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马一浮先生曾说,若觉得六经难读,可先从论语读起。

《论语》不仅是孔子思想的精华,也是六经精神的凝结。虽是千年前之理,今天依然极具生活气。
在《论语》中,孔子不是刻板的夫子,“富且贵,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有钱又有地位,即便是低级的工作,夫子也是愿意担任的;

和所有的经典一样,许多话语被断章取义,比如子夏的“学而优则仕”,普遍认为这是儒家的功利说,但下半句“仕而优则学”往往被人忽略,放在一起来看,笔者更认为子夏的用意是让人不拘于一处,实践和学习应该相得益彰;

在历史中,孔子似乎是处处碰壁不得提拔的失意者,但他在《论语》中表过自己的志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若孔子能晚生几个世纪,恐怕竹林七贤的名单要重新改写了。

虽也想风轻云淡,优哉游哉过完一生,但他从未放下过生命的重担,“一日三省吾身”的修养功夫,做久了也就不为烦扰。

“四十知天命、五十不惑,六十知天命”这些生命状态,并非自然而至,当是“自省”习得的。

他终生不懈怠,才能在垂垂老矣之际,“从心所欲,不逾矩”,获得真正的心灵自由。这是给后世人做了经验总结和人格典范——若要了无遗憾地过完一生,诸位还要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