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
他们,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
作者:暂无
出版社:暂无
出版时间:暂无
页数:未知
版次:未知

 

 他们,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

 

当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感恩的心》的时候,感恩因过高的接触频率反而成了听之麻木的词。即便如此,感恩依然是美妙而又温暖的事情。感恩不是无缘无故的动物之爱,它是对善良和爱的馈赠。我们感恩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从蹒跚学步到独当一面,漫长的时间,他们把付出变成享受;我们感恩爱人,当把爱情变成亲情,彼此间少了轰轰烈烈,却更多的是默契,是陪伴;我们感谢师长,他们传承知识之余,还以闪光的人格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原则……

“感恩”若只是口说言语,便觉得庸俗乏味;只有贯注肉身,时时品味,方能体味其之于人性的甘甜。

 

01《罪与罚》

夫妻,可以是彼此的“净化器”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19世纪中叶,一个作家因为参加革命集会,被当局抓住并判了死刑。行刑那天,作家战战兢兢走上断头台,没错,还是那种厚重的刀刃悬挂,切断绳头便掉下来的断头台。

作家看着那带着黑色污渍的刀刃,想着它会怎样重重地切断自己的头颅。这个时候,一匹快马抢进刑场——刀下留人!(好吧,其实不是这样喊的)

但的确,这个作家是被从刑场上救下来的,想必很多人已经猜到了,他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者陀思妥耶夫斯基

得知了这段经历,我们也能明白,陀思妥耶夫斯基何以能把人面对死亡的恐惧写得如此生动和逼真——他是到过鬼门关的人。

在《罪与罚》中,他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柯夫替他说出死亡的恐怖。

拉斯科尔尼科夫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太,他本以为被杀死的人卑微如老鼠,不会搅动自己的情感神经,但事实上,他备受道德谴责的煎熬。

假若杀掉的人微不足道,自己是有罪的么?有罪的标准是法律规范,还是内心的道德律?一个没有国家归属、没有宗教信仰的杀人犯,若无被抓捕的风险,那他可以继续享受自然的阳光和生命的自由么?

这一切的问题都折磨着他,直到遇上善良的少女索尼娅。

两个在苦海中的人互相拯救,拉斯科尔尼柯夫为索尼娅挡掉非人的侮辱,而索尼娅则解救了拉斯科尔尼柯夫深陷泥淖的灵魂;两个背负着世俗污点的人走到一起,他们成为彼此的阳光和空气。感恩是他们余生的心灵供养。

这是一本有智慧的小说,听听到过鬼门关的人如何讲述生命和情感吧。


02《安妮日记》
父母,永远是我们的保护伞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七十四周年。
《安妮日记》,一部对法西斯的无声控诉日记。虽然安妮的初衷是想在日记中记录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对周围事物的观察与分析,记录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自己的喜怒哀乐,但是她没想到的是这些日记却震撼了世界的良知。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纳粹对犹太人的恐怖屠杀,也能看到安妮的父母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对自己子女的保护:

虽然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但她的父母要她继续读书,甚至要读哲学书籍,俨然一副贵族教育的派头;

不能接触儿童书以外的课外读物,尤其不能接触成年人读物,虽然吃穿用度上要节省,但精神上丝毫不能懈怠;

面对邻居的指责,父母坚决为安妮辩护,虽然外面的世界是混乱的,但安妮父母为她打造的生活井然有序。

安妮最终没有挺过那段恐怖的事情,带着对生的渴望离开这个世界。《安妮日记》最后由她父亲整理出版。这不仅是一个小女孩的日记,也是一位父亲的悼亡书。

 电视剧《安妮日记》,2009年

笔者相信,安妮的父母在那样的时期,为了保护女儿的健康成长,一定费了很多心思,他们是当之无愧的伟大父母,但也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对普通父母。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后,都站着一对“英雄”。


 03《悼念忆:师友回忆录》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师友的记忆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听全文!

 

一生同梵文和吐火罗文打交道多过同人打交道的西克灵教授,碰到超过三个以上的学生就说不出话来;因一视同仁、态度谦和而被视为宋江式人物的郑振铎先生;学风稳重、经受磨难而又峰回路转的朱光潜教授……本书为作者季羡林之生命中影响深远的老师和同窗。
正如季羡林先生在文章一开始提到的,“生死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但死也并不是没差别的。有的人死了,对国家和世界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只是在亲族的回忆里还会再生存一个时期,终于也就渐渐被遗忘了。有的人的死却对国家、对世界都是一个损失,连不认识他们的人都会觉得悲哀,何况认识他们的朋友们呢!”

良师,益友也。一个好的老师,是能够同我们交流的朋友;一个好的朋友,又往往能在很多时候给我们启迪。

不是每个被称为老师的人都值得感恩,但这本书里的人,曾经感动过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格。

听它,你也会被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