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秋:愿天涯此时,月圆人安
流水光阴急,凉风秋萧索,转眼已是中秋。
中秋是个饶有诗意的佳节,它积淀着中华民族天人和谐的理念、团圆圆满的心理诉求、庆贺成就着精神的愉悦。中秋节的愿景是人月双圆,所以叫团圆节。
古人的诗意,流淌至今。月光融融,在八月十五这天最美。月,洒一地的清辉,思乡的游子,或歌亦吟。
山水万重亦能锦书遥寄,愿天涯此时,月圆人安。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境远而文字简,苏轼用这一句诗词燃起所有期盼团圆的心绪。天上的月亮照了千百年,诗歌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思念。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仕途却历尽艰辛,但他终不改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堪比和煦春阳。他襟怀苍生,却无奈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
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表现出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穿越“诗经”的画廊》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兮,
舒懮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月夜相思长,情起无处放。
古人的对月相思延续到今天,无论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阔,还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还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我们对于月亮,总有太多太多的情愫。
穿越《诗经》的画廊,重睹旧时家国,行至穷尽处,拨开逝川上暗绿的荇藻,沉潜于远古生活的激流之下,探寻骊珠。其意欲情怀,认同也可,不认同也可,时或浮出水面,一睹现世晴朗或阴晦的天穹,古今人生的喜怒哀乐便一一在心头尘埃落定。
《古诗里的秋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中秋节蕴含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和诗意的古典韵味。月到中秋偏皎洁、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诗里的秋天》包括和秋天有关的23首古诗,朗朗上口,适合在游戏、郊游、爬山、访友、观赏风景或学习时亲子诵读,为儿童入学做准备。尤其适合1-4年级小学生独立吟咏和背诵,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感受汉语的韵律。
月是故乡明,蓝色罩九州,
神州的文化之境,
无语之间便牵起许多人心中的那缕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