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学计划
五(1)班 孙艳
一、教学理念
结合本地实际,挖掘资源优势,在教学活动中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质疑、自主探究、亲历亲为,形成生生互动,进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
本次教学,我让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家乡枸杞的人工栽培历史,药用食用保健价值、种苗育苗的方法等。从而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枸杞相关知识的了解。培养学生识别、选育种条和动手操作方面的劳动技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
二、 教学背景分析。
本次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说说家乡的特产》一文时引发的当时课堂气氛非常热烈都知道家乡是困枸杞而闻名世界,那么对枸杞的了解有多少呢?一时虽有很多同学发言,但都不甚其解,作为杞乡的一名老师我感到震惊,同时也感到有一种责任------要让杞乡的孩子比较系统地了解,掌握枸杞的一些相关知识,弘扬枸杞文化,增强维护品牌的意识。于是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枸杞的相关资料,将问题从课内引伸课外,将问题转化为课题。通过亲历亲为的过程,让学生获得解决枸杞扦插育苗繁育后代的问题。
三、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以具备条件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在一些司空见惯却似懂非懂的问题上,迫切需要有人给予指导,通过获得成就感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学生将要学到很多知识,尤其是选种条,剪种条。很多学生在父辈们那里看到过他们剪、选、育的整个过程;有的还给父母做过帮手,但对这里的学问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这就是需要专业人士及老师的知识传授和技能指导。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访问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产-----枸杞栽培历史、现今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蕴藏的巨大药用食用保健等经济价值;枸杞种苗的繁育方法及硬条扦插育苗技术等相关知识。
2、通过技术讲解,观看录像、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弘扬、传承枸杞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保护、发展特产的意识;增强学生作为杞乡人的自豪感。
校本教学教案
五(1)班 孙艳
一、课题:中卫的枸杞
二、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访问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产-----枸杞栽培历史、现今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蕴藏的巨大药用食用保健等经济价值;枸杞种苗的繁育方法及硬条扦插育苗技术等相关知识。
2、通过技术讲解,观看录像、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弘扬、传承枸杞文化的思想感情;提升保护、发展特产的意识;增强学生作为杞乡人的自豪感。
六、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搜集资料、访问调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特产----枸杞栽培历史、现今枸杞产业发展情况,蕴藏的巨大药用食用保健等经济价值;枸杞种苗的繁育方法及硬条扦插育苗技术等相关知识。
2、通过技术讲解,观看录像、培养学生动手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枸杞的人工栽培历史解说资料,药用、食用、保健等价值的简介资料,近年来我市枸杞产业发展的成就展示,硬条扦插育苗技术讲解课件。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搜集资料、听知识讲座,交流,展示、评析。
六、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老师让大家说说的特产时的情景吗?当时大家几乎异口同声地喊出:“枸杞”。可是当老师让你们说说对它有多少了解时,大家却知道的不多,通过几天的资料搜集和走访,今天谁能说说你对枸杞的哪些方面有所了解?
交流展示搜集的资料
(一) 学生发言交流
(二) 师将上述资料分类捋出几个重点进行讲解。
播放课件1:枸杞的人工栽培历史。
宁夏枸杞具用6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早在公元1501年(明弘治十四年),《宁夏银川小志》在类中记载“枸杞,宁安堡(中宁县)产者极佳,红大肉厚,家家种植”。当时的《中卫县志》也有“宁安一带家种杞园,各省入药甘雨枸杞皆宁产也”的记载,时任中卫知县黄恩锡在“竹枝词”一文中以“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的佳句描述了当时中宁枸杞的生产、市场、售价、种植规模等。
课件2、枸杞品牌的知名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枸杞作为宁夏为数不多的出口创汇产品,为国家农产品出口创汇做出了突出贡献,1961年中宁枸杞获全国林产品博览会金奖;1955年中宁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得金奖;2000年中宁县又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1年“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证并注册,成为全国唯一的以原产地命名的枸杞产品证明商标。2002年中宁枸杞在全国农产品展览会上,获“优质产品”称号。2003年在全国首届产业博览会上,中宁枸杞获得“名牌产品”称号。2004年在首届中国国际林产业博览会暨科技经贸洽谈会上中宁枸杞荣获“林博会名特优新奖”。同年5月中宁枸杞种植正式通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2005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在中宁视察期间,品尝了中宁枸杞,对中宁枸杞口感和品质赞不绝口,欣然题词“中国枸杞之乡”。200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视察中宁,对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年中宁县成功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成为全国唯一的绿色食品原料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同年中宁枸杞获“全国十佳区域品牌”光荣称号。2007年中宁枸杞代表中国参加了第四届世界地理标志大会,获得参会各国的一致好评。
课件3 中宁枸杞的独特价值
中宁枸杞以其药用、食用、保健美容价值高,抗癌、益智、养颜、滋补功能强而驰名中外,素有“天下枸杞出宁夏,中宁枸杞甲天下”之美誉,为历代宫廷贡品,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竞相享用,现在成为全体人民治病强身,保健美容,佐餐品茗,馈赠亲友离不开的珍品。
三、组织讨论畅谈感受
听了以上讲解,你有什么感想?先分组讨论,在全班交流,师及时点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搜集资料、查看听取课件中的讲解以及同学们热烈地讨论交流,看来大家对家乡枸杞的相关知识了解得比以往要多得多,对品牌的认识也比以往深刻得多。但这还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有关枸杞的知识还有很多,如:枸杞的种苗是怎样繁育的?都有哪些方法;家乡父老是用什么方法一代代地传承和繁育这一特有品种的?这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去探索。下节课讲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大家继续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家乡的枸杞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谁能说说枸杞的种苗是怎样繁育的?都有哪些方法?家乡父老是用什么方法一代代地传承和繁育这一特有品种的?
二、讨论、交流、展示
(一)、交流搜集到的枸杞育苗方法的相关资料。
(二)、播放科技人员的知识讲座
课件1 枸杞种苗的繁育方法
枸杞育苗方法很多,有种子育苗、器官育苗、根孽育苗、组织培养育苗等。群众普遍应用的是硬枝扦插技术,该技术所育苗木的最大优点是苗木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且结果早、产量高。
课件2 枸杞硬条扦插育苗的选条、剪切技术
种条采集。采集种条一般在春季枸杞树液流动至萌芽前(3月10日—4月5日)进行。采集种条要剪取良种母树上生长健壮、粗度在0.5——1.2厘米的二年生结果枝条、当年生二混枝条、春夏季萌生的徒长枝(俗称油条)。枝条剪下后剪去针刺或小枝,切断成13——15厘米的种条,上剪口剪成平口以减少水分蒸发,下剪口剪成马耳形(斜角)有利于扦插后愈合生根,剪口要整齐,种条按50根或100根绑扎成捆,基稍不能颠倒,要困在同一侧。
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1、家乡的父老为什么要采用扦插育苗的方法呢?
2、以上科技人员在硬条扦插育苗讲座中有哪些技术要领需要我们掌握?(种条的选择、剪条的最佳时间、种条的粗度、扦条的剪切长度及顶部下部的剪切方法。)
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四、展开讨论强化要领(先学生交流发言、师进一步强化)
1、扦插育苗的优点:苗木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而且结果早、产量高,所以家乡的人民采用这一技术育苗。这不仅表现出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很富有创造力。
2、种条的选择:采集种条要剪取良种母树上生长健壮、粗度在0.5——1.2厘米的二年生结果枝条、当年生二混枝条、春夏季萌生的徒长枝(俗称油条)。
3、剪条的最佳时间:采集种条一般在春季枸杞树液流动至萌芽前(3月10日—4月5日)进行。
4、种条的截面直径:种条粗度在0.5——1.2厘米
5、插扦硬条的长度:13——15厘米
6、剪切方法:每段的顶部剪成平口,下部剪成马耳形(斜角)。这样剪的好处是既有利于扦插,又有利于插后愈合生根。
7、需要注意的细节:千万要注意基稍不得颠倒!顶部抹点漆,防止水分蒸发,剪口要整齐。
三、师师范剪条:讲事先准备的种条取出,边讲边示范。
谁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可以提出来,老师边指导。